English

方华国痴迷生态经济

1999-02-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方华国依靠自学成才,成为一位生态经济的研究工作者。他于1982年从湖北林校毕业分配到大别山主峰附近的一个林业站工作。山区经济落后,人口素质低下,生态环境日渐恶化更加驱动他对生态问题研究的紧迫感。

他以艰辛的调查和对知识的日积月累的储备,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为此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一次,他闻讯在武汉举行一个生态问题的理论讨论会,虽然其时他囊空如洗,支付不起差旅费,却毅然长跑一百余里,从大别山的罗田县到江城武汉,准时参加了会。这一举动使与会专家学者极为感动,而他只憨厚地说了句:“这是个锻炼,也是一次对沿途生态问题的实地考察。”

1989年1年,他撰写了6篇生态经济问题的论文,三次获得优秀论文奖。

他在生态经济学的研究上没有片刻停留。他站在大别山上极目全球;把自己的视野从现实的生态经济问题投向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了持久的、大胆地探索。他广泛吸收了各方面的知识,对生态经济系统的运动轨迹提出了许多创新见解和观点。

他在理论研究上没有落入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旧窠。而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求到一个新的跳跃点。一般的研究工作者只从现实的经济社会现象中寻找生态恶化的原因。

方华国呢?

——第一次将视野扩展到生态经济系统的最早发源点———地球的形成,试看从生态经济系统的历史轨迹中寻找更深刻的必然规律,他甚至还将生态经济研究的触角伸到了“图腾崇拜”、“神话”等领域;

——他对生态经济系统的形成、发展及构成和运动规律都作了详尽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阶段、四个层次、五个规律、六大时代的理论框架。特别是将生态经济系统构成分为四个层次和将其发展轨迹描述出六大时代,这被专家认为是“在理论上还是第一次”。

——对于全球日益恶化的生态,他没有让自己滞留在“忧患意识”上,而是把唤起人们对生态经济的忧患意识同普遍关注生态经济问题的历史使命感及展示全球生态经济的光明前景统一起来。他的著述集通俗性与学术性一身,向人们传递了当代生态经济的事件信息、认识信息和感情信息。

将历史学和生态经济学相结合,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点,立足大生态系统,将人类历史划为六大时代,并轮廓地描述了生态经济时代和宇宙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是这位年轻人对生态经济学的重要贡献。

方华国认为,当今人类正处于增值经济时代向生态经济时代过渡的转折时期,人们应为生态经济时代的到来作好充分的理论上和行动上的准备。

在此以前的漫长岁月,人类经历过摄取经济、生产经济和开发经济时代。继生态经济时代之后将是宇宙经济时代。

中国未来农业培训中心主任戴雄武在评价方华国的研究成果时指出,人类在以“人定胜天”的雄心向自然征战若干年,并沉醉于自己所取得的辉煌业绩的时候,突破发现人类不仅没有征服自然,反而自然不断报复人类的无知和贪欲。他认为,《网·结构·轨迹》一书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使人警醒的问题。”

湖北社科院院长夏振坤向经济学界、生态学界以及实际工作部门热情地推荐《网·结构·轨迹》,指出:“我们生活在唯一的一个星球上,不论是生产还是生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都不是无限的。”他希望通过普及生态经济知识,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关心生态经济问题,并使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只从经济角度考虑经济发展问题,向着制定及实施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型开发战略转变。

方华国说:地球上的森林曾为76亿公顷,到目前只剩下26亿公顷。而且以现在的砍伐速度计算,人类的肺叶——热带雨季森林将于75年后在地球上消失,近200年来,物种灭绝了1000多种,还有2400余种濒于绝灭;沙漠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吞噬着森林、田野和村镇;人口以每年8000万的速度增长。他的结论是:我们决不能给后代留下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方华国依靠自学成才,成为一位生态经济的研究工作者。他于1982年从湖北林校毕业分配到大别山主峰附近的一个林业站工作。山区经济落后,人口素质低下,生态环境日渐恶化更加驱动他对生态问题研究的紧迫感。

他以艰辛的调查和对知识的日积月累的储备,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为此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一次,他闻讯在武汉举行一个生态问题的理论讨论会,虽然其时他囊空如洗,支付不起差旅费,却毅然长跑一百余里,从大别山的罗田县到江城武汉,准时参加了会。这一举动使与会专家学者极为感动,而他只憨厚地说了句:“这是个锻炼,也是一次对沿途生态问题的实地考察。”

1989年1年,他撰写了6篇生态经济问题的论文,三次获得优秀论文奖。

他在生态经济学的研究上没有片刻停留。他站在大别山上极目全球;把自己的视野从现实的生态经济问题投向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了持久的、大胆地探索。他广泛吸收了各方面的知识,对生态经济系统的运动轨迹提出了许多创新见解和观点。

他在理论研究上没有落入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旧窠。而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求到一个新的跳跃点。一般的研究工作者只从现实的经济社会现象中寻找生态恶化的原因。

方华国呢?

——第一次将视野扩展到生态经济系统的最早发源点——地球的形成,试看从生态经济系统的历史轨迹中寻找更深刻的必然规律,他甚至还将生态经济研究的触角伸到了“图腾崇拜”、“神话”等领域;

——他对生态经济系统的形成、发展及构成和运动规律都作了详尽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阶段、四个层次、五个规律、六大时代的理论框架。特别是将生态经济系统构成分为四个层次和将其发展轨迹描述出六大时代,这被专家认为是“在理论上还是第一次”。

——对于全球日益恶化的生态,他没有让自己滞留在“忧患意识”上,而是把唤起人们对生态经济的忧患意识同普遍关注生态经济问题的历史使命感及展示全球生态经济的光明前景统一起来。他的著述集通俗性与学术性一身,向人们传递了当代生态经济的事件信息、认识信息和感情信息。

将历史学和生态经济学相结合,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点,立足大生态系统,将人类历史划为六大时代,并轮廓地描述了生态经济时代和宇宙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是这位年轻人对生态经济学的重要贡献。

方华国认为,当今人类正处于增值经济时代向生态经济时代过渡的转折时期,人们应为生态经济时代的到来作好充分的理论上和行动上的准备。

在此以前的漫长岁月,人类经历过摄取经济、生产经济和开发经济时代。继生态经济时代之后将是宇宙经济时代。

中国未来农业培训中心主任戴雄武在评价方华国的研究成果时指出,人类在以“人定胜天”的雄心向自然征战若干年,并沉醉于自己所取得的辉煌业绩的时候,突破发现人类不仅没有征服自然,反而自然不断报复人类的无知和贪欲。他认为,《网·结构·轨迹》一书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使人警醒的问题。”

湖北社科院院长夏振坤向经济学界、生态学界以及实际工作部门热情地推荐《网·结构·轨迹》,指出:“我们生活在唯一的一个星球上,不论是生产还是生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都不是无限的。”他希望通过普及生态经济知识,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关心生态经济问题,并使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只从经济角度考虑经济发展问题,向着制定及实施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型开发战略转变。

方华国说:地球上的森林曾为76亿公顷,到目前只剩下26亿公顷。而且以现在的砍伐速度计算,人类的肺叶——热带雨季森林将于75年后在地球上消失,近200年来,物种灭绝了1000多种,还有2400余种濒于绝灭;沙漠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吞噬着森林、田野和村镇;人口以每年8000万的速度增长。他的结论是:我们决不能给后代留下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